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民國風雅頌

關燈
民國風雅頌

前前後後讀了很多關於民國的書籍,就連逛街買衣服也傾向於民國範,對於民國風的熱愛似乎與生俱來,仿佛自己就是出生在那個時代,和那個時代的人一起感受流光溢彩的文學藝術。

後來才知道,不是民國本身使我著迷,而是那些生活在那個年代的才子和佳人們,是他們獨樹一幟的風采和滿腹經綸的才華,讓民國蒙上了一層文藝的外紗,也讓文藝滲透到了我內心,並激起陣陣漣漪。

提起民國,就不得不提起郁達夫、胡適之、巴金、張愛玲、 徐志摩、梁秋實、沈從文、汪國真、蕭紅等許多優秀作家。在這 些作家的筆下,民國文學界湧現出了大量值得誦讀的經典。

讀汪國真的《熱愛生命》,仿佛看到了一個為了理想遠赴他鄉,努力拼搏的人。

“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,

既然選擇了遠方,

便只顧風雨兼程。

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,

既然鐘情於玫瑰,

就勇敢地吐露真誠。 ”

汪國真寫出了追求理想應有的信念,也寫出了對待愛情應該保有的積極態度。

讀郁達夫的《故都的秋》,則仿佛看到了一個淡綠微黃的秋 天,郁達夫不遠千裏從杭州趕到青島,再從青島轉到北平,旅程 如此奔波,其實也不是過想體味一下故都的秋味,這秋味裏夾雜著過往的濃濃的家國韻味。

沈從文的《邊城》則展示出了一幅臨水建築,小河蕩蕩的邊城景色以及純樸熱情的邊城人家;還有蕭紅的《呼蘭河傳》、徐志摩的《裴冷翠之夜》、張愛玲的《傾城之戀》等等,這些才華橫溢的作家用他們的傾城之筆繪出一部部優秀的作品,也開創出了那個群星璀璨的文藝時代。

那時候的女性在大時代背景下活得一點也不遜色。不說宋美齡、林徽因、張愛玲,單是蔣碧薇,於鳳至的經歷就足以寫成一 部民國勵志史,供後代們去細細品讀。

那時候,中西文化相互融匯,不僅有青磚紅瓦、精巧別致的法式建築群,還有老舊的電瓶車、冒著煙氣在鐵軌上奔騰的火車、滿大街的黃包車、老爺車以及大喇叭筒的留聲機等,新舊思想相互交替,讓民國女子既能體驗西方先進的教育模式,又能感受舊時婉約、矜持的傳統文化。

那個年頭,女子地位青雲直上,她們再也不需要遵守封建制度女子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的閨閣生活,而是勇敢走出家門,當家做主靠自己。

要說女子當家做主,當屬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張幼儀—— 民國離婚第一人。離婚雖不是出自本意,但還是挺著大肚子在離婚協議上簽了字。

她的前半生是成全,後半生則是精彩。不僅自己開創服裝公司成為總經理,後留學歸來又成為了銀行公司的副總裁,蕩氣回腸演繹《我的前半生》。

而一代名伶孟小冬也毫不遜色。十二歲那年,她便開始了第一次登臺演出,僅僅十四歲就登上了上海乾坤大劇場。在那個男性明顯優於女性的戲曲舞臺上,孟小冬卻憑借自身努力成為了家喻戶曉的“冬皇 ”。

當時,想看孟小冬演出的人有很多,但孟小冬的演出卻是一票難求,就連梅蘭芳這樣的戲曲大師也是望塵莫及。如此成就,絕非偶然。

說起孟小冬,她四歲就開始學藝,每天跟著父親來到城墻跟下功夫,無論刮風下雨,都不曾停歇。

她的童年幾乎都是在學藝中度過的,每天不是壓腿就是下腰;閑暇時,還得幫助師傅幹一 些雜活,若換成其他孩子早已叫苦連連,但孟小冬卻甘願為此付出努力,甚至在成名以後,孟小冬仍舊虛心向學,拜餘舒巖為師,如此不屈不撓的求學精神,叫人怎能不心生敬佩?

戰亂紛飛的年代,因了這些才子佳人而有了幾分別樣的聲色。他們無可比擬的才華及勵志的行為經歷,也給生活在現代的女性帶來了很多精神上的鼓舞,時時激勵著女性不斷學習,活出自我。

民國風骨,天水成碧,是勇敢,是堅韌,是文藝,更是素雅。

民國的素雅,則以曲線曼妙的旗袍為代表。盛行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旗袍著實擄獲了許多民國女子的芳心。一出門,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穿旗袍的女子。其中,穿旗袍最出名的就有宋氏三姐妹,丁玲,阮玲玉等。

張愛玲曾說:就是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“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 ”的時候,也是一往情深的。

宋美齡酷愛穿旗袍,她衣櫥內的旗袍件數無人能出其左右。每每出席宴會,她必穿旗袍。就連她的丈夫也一樣對女性穿旗袍情有獨鐘。在兒子攜帶白俄羅斯族妻子菲娜準備回家時,他提出了不穿旗袍就拒絕見面的要求。為此,菲娜不得不在當天穿旗袍會面,而這一穿竟使她從此就愛上了這美輪美奐的旗袍。

可見,旗袍不僅對女性來說有魅力,對於男性來說也同樣如此。

我喜歡民國,因為那群才華橫溢的才子和佳人生活在民國,更因為他們留下的很多美麗的詩歌和作品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